首页 >> 行业资讯 > 互联网络问答 >

趋之所骛的用法

2025-11-01 21:56:04 来源:网易 用户:易树轮 

趋之所骛的用法】“趋之所骛”是一个较为文言色彩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们追逐某种目标或欲望的状态。该词源自古代汉语,带有较强的书面语风格,现代使用频率较低,但在文学、历史或正式写作中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。

一、词语解析

- 趋:意为“追求”、“趋向”。

- 所:结构助词,相当于“的”。

- 骛:原意为“奔跑”,引申为“追逐”、“热衷”。

因此,“趋之所骛”整体意思是“所追求的目标或欲望”。它强调的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强烈向往或执着追求。

二、用法总结

项目 内容
词性 动词性短语/名词性短语(根据语境变化)
语法功能 常作主语或宾语,也可作谓语
使用场合 文学、历史、学术类文本,较少用于日常口语
含义 表示对某种目标或欲望的追求
情感色彩 中性偏积极或中性,视上下文而定
近义词 趋之若鹜、心驰神往、热衷
反义词 无心追求、漠不关心、冷淡对待

三、例句分析

1. 例句1

“古往今来,人皆趋之所骛,唯圣贤能自持。”

- 解析:这句话表达了人们普遍追逐名利,唯有圣人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。

2. 例句2

“他一生趋之所骛,终成一代大家。”

- 解析:说明一个人专注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,最终取得了成功。

3. 例句3

“世人多趋之所骛于权势,鲜有人问津学问。”

- 解析:指出大多数人追求权力,很少有人重视学问。

四、使用建议

- 适用场景:适合用于文章标题、学术论文、历史评论等需要体现文化底蕴的场合。

- 搭配建议:可与“人生”、“理想”、“欲望”、“目标”等词搭配使用,增强表达效果。

- 注意点:由于其文言色彩较浓,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,避免造成理解困难。

五、总结

“趋之所骛”虽非现代常用词汇,但其在特定语境下具有独特的表达力和文化内涵。了解其含义及用法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层次感和文学性。在写作中合理运用,可以增添文章的深度与韵味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